日期:2012-5-15 10:32:43
以下内容由徐州冠带膜结构有限公司为你整理呈现,我们公司主要从事膜结构、张拉膜、景观膜结构、膜结构车棚、膜结构看台等设计制作安装等业务,欢迎全国各地的朋友到我们公司参观考察,我们期待与您的合作!
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市委常委学习会上指出:要按照中央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最新动向和中长期趋势作出的基本判断,密切关注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进一步研究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分析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下的世界经济走势,结合上海实际选择好推进我们自身发展的着力点,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日前,我们走进企业,感受着广大党组织和党员在“创先争优”氛围之下,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开展的探索。虽然这些企业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所处阶段不同,可是在每一个“攻略”背后,都透着“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气”。
升级“上海创意”
本刊记者 钱晨
当下的上海创意产业,不管是从“园区经济”转型到“品牌辐射”,还是通过园区产业集聚,放大产业效益等,都给我们无限的启示。创意产业正承载着上海转型的梦想,不断探索新的模式,通过改造、转型、升级,走向成熟与发展。
按照《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文化创意产业将会被打造成上海的支柱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媒体业、艺术业、工业设计业、时尚产业、建筑设计业、网络信息业、软件业、咨询服务业、广告会展业、休闲娱乐业等十大产业领域将得到重点发展,形成“一轴、两河、多圈”的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布局,到2015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要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2%左右。
日前,记者走访了多个文化创意园区。不管是从“园区经济”转型到“品牌辐射”,还是通过园区产业集聚,放大产业效益等,它们都给我们无限的启示。
从“园区经济”到“品牌辐射”
建于1930年代的莫干山路50号原是上海春明粗纺厂的厂房,如今被人们称为M50,这里经过十年时间的发展,已成为上海文化创意园区地标式的地方。M50创意园已吸引了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130余户艺术家工作室、画廊、高等艺术教育以及各类文化创意机构,并在创意园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衍生业务,逐步形成了M50品牌体系。
“对公众开放,是M50的特点。园区一层大部分为画廊画室,公众可进去参观。”园区总经理王艺介绍说,这里曾是上海最大的民族纺织生产基地,后由于产业结构调整,上海春明粗纺厂停产。一些艺术家自发聚集在此,政府适时引导,成立创意园区,主题定位为视觉艺术。为了保持特色,园区始终抓牢主题业态。M50内约75%是画廊和工作室,约20%是各类设计,如平面、产品、服装、建筑,剩余5%是配套餐饮。
发展至今,M50也遇到瓶颈。“园区起初的发展优势是体量大,当空间无法再延伸时,又该如何发展?我们要使M50成为一个远大于莫干山路50号这片地的概念,从做园区转型到做品牌。”王艺认为,M50的品牌核心价值是“艺术、创意、生活”。园区有个叫做“漫生快活”的展馆内,陈列各种M50品牌开发出来的生活创意产品。如今,创意网、文化艺术中心、小小画家坊等项目都是M50的品牌拓展业务。“我们希望,一个真正有上海特色的创意品牌能从苏州河畔诞生。”
因为自身的集聚魅力,M50产生了自己的品牌园区,其中包括M50莫干山路创意园、M50祁连山路桃浦创意园、M50桌维700创意园、M50网上创意园。他们从吾灵网到Art IN SH,从M50表演工作坊到吾灵小小画家坊、从M50创意新锐评选到M50创意市集等等一步步地摸索。除此之外,M50陆续推出了小剧场话剧、新锐设计师评选、M50 GUIDE、M50创意产品展示中心、M50画廊联合开幕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断丰富M50的品牌内涵,也突破了创意园区的局限,形成了了一种规模效应。如今,M50的名声今非昔比,门口还挂上了国家级“3A”风景区的铜牌,各种上海旅游地图和手册,也都会把它写入。
集聚效应才是更大的“园”
上海动漫衍生产业园发起于2008年,起步没有园区雏形,唯一可以用作招商办公的只有在宝山科技楼中的几层楼面。但作为园区总经理的周勇并不在意,他另辟新路,在汶水路首先打造了动漫衍生产品一条街,让动漫可能衍生的相关品类在这里开专属门店,如卖毛绒玩具的、模型、女仆咖啡、蛋糕DIY以及游戏体验区等,用免租金的方式吸引动漫衍生产品公司开店,体验式的服务让动漫一条街迅速打响知名度。
动漫一条街是一种激活园区重要的载体。“动漫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园区一直塑造的概念,而将这种生活方式显现出来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动漫一条街。同时,这条街也成为了园区招商的“有力法宝”。很快,宝山科技楼上的几层被水晶石、磨铁图书、刀刀狗、人人网等公司“侵占”,“招租”成为了“抢租”,园区旗下运作“动漫一条街”的企业“动漫大场”日益兴旺。园区管理者的思维是做好鸡窝,鸡自然而然就会从其他地方“飞”来“下蛋”。
通过几年的努力,“动漫大场”已经找到了动漫产业的成功密码,那就是推进和实现“作品、产品、商品的联动发展”。其中,作品就是创意、内容、形象、知识产权;产品就是消费者需要的东西;商品就是渠道。只有作品、产品和商品联动发展,才可能真正实现文化创意企业的共荣、共生。 按照周勇的规划,通过分工合作,“动漫大场”场中集聚的企业分工完成衍生品全产业链的打造,实现“载体、功能、行业、渠道、政策、品牌、资本”七位一体的服务架构。
如今,“动漫大场”已经集聚了200多家动漫及衍生企业,并已经在动漫原创、动漫出版、动漫游戏、动漫生活和动漫文化五大领域形成了产业集聚。目前,动漫衍生产业园是国内唯一一家动漫衍生产品主题园区,入驻企业已超过200家,今年产值预计超过10亿元,税收总额超过8000万元。周勇也获得了宝山科技楼10年的运营权。
“凤凰涅 ”飞更高
王建发 本刊记者 张蔓蔓
2011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来上海纺控控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纺织”)调研时说,其“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上走出了一条新路”,也是上海转型发展的“一个榜样”。2012年2月6日,当俞书记再次来到集团下属的上海国际时尚中心考察时说:“老工业转型很不容易,项目非常有特点,实现了老工业的华丽转身。”这是对上海纺织“凤凰涅”后飞得更高的最佳诠释,折射出纺织产业实现有效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艰辛和辉煌。
以退求进中的完美蜕变
说起7年多前的那种迷茫和警醒,上海纺织人记忆犹新。2004年5月,有“世界纺织业的奥运会”之称的第83届世界纺织大会在上海召开。透过这次会议,集团党政班子理清了全球纺织业发展的现状和前景: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加快了全球纺织的产业升级;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加快了纺织业的横向结构调整;时尚正以文化内涵和新的业态成为纺织业发展新的增长点。经过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反复讨论,历时半年,《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调整、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呱呱落地,并强势启动,向“科技与时尚”高端纺织进军的号角由此吹响。
退,是为了更好地进、更有力地进。与初级加工行业主动退、加速退、全面退相对应的是,代表高端纺织的科技纺织、绿色纺织、品牌纺织、时尚纺织的主动上、坚决上、加速上,要做发达国家正在做的产品,做民营企业想做而做不了的产品,做有原创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产业布局方面,则保留核心资产,重点发展符合上海城市发展功能的三大技术领先的制造业:新型化纤及材料、产业用纺织品及以面料研发、设计为基础的品牌服装,完成了制造业的“蝶变”。
采用新建、投资增能、改造升级和易地升级及产业链构建等多种方法,纺控建成了一批有技术含量、有效益、有竞争力,代表高端纺织形象的制造基地和合资企业。迁出了市区、离开了上海,上海纺织人正在新天地里大展身手。
管理和科技的永恒创新
进入战略转型,纺织制造业的管理必然要不断创新和深化。在上海纺织,最有影响力的,由基层创造、又在整个制造板块推广,并向其他企业延伸的基础管理创新是“广义‘5-S’管理”。
广义“5-S”具有自主性和展开性两个特点。自主性,就是自己提出建议、自我形成目标、自行落实措施;展开性,就是围绕企业的“5-S”层层往下展开,每一级都有自己的5个“SKILLS”,一直到班组、岗位和个人。
裕丰科技有限公司是纺织集团旗下的一家传统纺织制造企业,拥有12万枚纱锭,96台布机,1350名员工,五个制造基地分散在郊区和外地。公司创新管控方式,将业务分成制造、营销、管理三个板块,把营销集中到公司一个平台,由营销部门下单,制造工厂生产,并构建网格化营销方式。2011年,面对激烈动荡的市场变动,公司向管理要效益,销售收入递增10%。
科技则为老品牌注入了新活力。龙头股份旗下龙头家纺公司集聚整合了“民光”、“凤凰”、“钟牌414”和“皇后”四大家纺品牌资源,他们把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科技元素,开发的新产品中获得了3个发明专利、1个实用新型专利、200多个外观设计专利、4个高新成果转化项目。此外,他们还通过与专业研究机构合作、举行新品发布会、在国际级赛事上亮相等方式扩大了名品的品牌影响力。
科技创新无止境。中国首创、具有完全自有知识产权的Lyocell纤维环保产品,标志着上海纺织迈出了向高端纺织发展的关键一步;世界首创的“里奥竹”纤维系列产品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高端客户的青睐;芳砜纶等新型耐高温纤维的成功研发,填补了我国在耐高温市场领域的空白;曾为北京奥运会临时场馆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远大馆等提供材料支持的“膜结构”前景令人乐观……
时尚之风带来的“华丽转身”
纺织的主要终端产品——服装服饰是时尚的核心要素。融入并引领时尚,是纺控转型的又一把“金钥匙”。
数字无疑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譬如,上海纺织目前创意园区总量已达42家,其中,由上海市经信委授牌的有12家,全市80个市级创意园区,上海纺织占七分之一强,不少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时尚地标……
在摸清历史沿革、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对上海纺织老厂房进行保护性规划和开发,力求保持风貌、修旧如旧;在对工业遗产进行开发利用时,通过能级提升,凸显园区产业效应和营造区位优势;创意基地拉动创业基地建设,创造上海纺织回馈社会新模式;联手地方政府,传统经营模式向现代服务业腾跃;创建“管家式”服务品牌,完善操作规范,在输出园区服务品牌管理中体现效应和效益,五种成功的打造模式使上海纺织的创意园区建设走在了全市的前列。
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中西文化在这里交融,世界时尚在这里驻足。由上海市政府主办,上海纺织等单位承办和协办的煌煌巨制——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上海时装周,一年一度在这个美丽的城市上演。
“成就无限科技梦想,编织多彩时尚生活”的使命历史地落在这一代纺织人的身上;战略转型的成果也使“致力于成为中国现代纺织的领航者和全球客户信赖的服务商”的愿景不再遥不可及。
“明凯之光”的品牌路
本刊记者 高 辉
百分之百依附别人,做没有市场、没有资源、没有品牌的代工生产,对企业来说风险是非常高的。明凯照明毅然决定“从一条腿走路,变成两条腿走路”,在代工的基础上,创品牌发展之路。
说起照明灯,大家都不陌生,可谓家家户户都要用到。可您在家庭中见过没有灯泡的照明灯吗?而LED照明灯就是这样一种产品。LED作为一种新型照明,已广泛用于景观、广告、商业照明,可是将这一照明技术引入家庭的还没有多少人,而上海明凯照明正是国内唯一一家将LED照明成套引入家庭的企业。
上海明凯照明的前身是上海光达照明有限公司,拥有近20年专业的照明生产技术和经验。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上海明凯照明都是以OEM,也就是俗称的代工为主,主要服务的品牌有飞利浦和松下等。对企业来说,代工有订单相对稳定、市场成长较快、培训员工、学到技术等好处。但另一方面,企业无论是在订单、采购、价格,还是交货时间上都受到较多限制。从长远的意义来说,代工对企业自身发展无疑是不利的。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明凯照明受到较大冲击,订单急剧下降,明凯照明从中体会到了深刻的教训:当发生金融危机时,上游商首先想到的就是削减订单,牺牲代工厂家的利益。因此百分之百依附别人,做没有市场、没有资源、没有品牌的代工生产,对企业来说风险是非常高的。正所谓,“别人咳嗽一下,我们就重感冒了。”而近年来,由于劳动力成本不断加大,属于劳动密集性行业的照明生产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在这种形势下,明凯照明毅然决定“从一条腿走路,变成两条腿走路”,在代工的基础上,创品牌发展之路。
仔细研究过照明市场后,明凯照明将眼光放在了LED照明这一新型绿色照明上。LED照明被誉为第四代光源,具有寿命长、光效高、无辐射与低功耗的特点。LED灯理论寿命大于十万小时,是普通白炽灯的50倍,是普通节能灯的十多倍。在户外照明、景观照明中,已经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明凯照明结合自身特点,决定走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隆重推出了LED家居照明,将灯具设计、照明光源、控制系统成套解决方案推进家庭层面。他们这一自主品牌取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名字——“明凯之光”。这一理念,可谓前无古人。明凯照明不仅要设计出造型时尚别致的灯具、研发出相应的技术来实现,还要抛弃原有成熟的生产经营模式,建立新的产业链,重新搭建上下游厂商。
由于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借鉴,明凯照明只能边试边做,边做边试。不成功的,扔掉重来,遇到的困难不可谓不多,来自各方压力的不可谓不大,身上的担子不可谓不重。但是明凯照明始终坚信:将照明功能和家居装饰相结合的理念没有错,将LED照明和灯具相结合的设计理念没有错,推广节能环保的产品没有错,将单一的制造企业变成自主研发、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没有错。在创立自主品牌信念的引导下,明凯照明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先后研发了月系列、幻彩系列、尊爵系列等十个系列上百个品种造型的LED灯。在山东、江苏、浙江、重庆等地开设了五个品牌专卖店,进行终端产品展示。出乎预期的,受众不仅接受了LED照明产品,并且非常喜爱,甚至连展示厅里的样品灯都被卖掉。这给了明凯照明极大的信心,自主品牌的脚步迈地更加坚定了。
今天,明凯照明开发的LED灯,已经打破了人们原来头脑中的老框框。LED照明,可以是球泡灯,可以是调光球泡灯,可以是蜡烛灯,也可以是反射灯杯、调光反射灯杯;可以是车用铝格栅射灯,也可以是轨道射灯;可以是一体化筒灯,也可以是长短不一的灯管。还有支架灯、平板灯、超薄平板灯等等不一而足。
今天,明凯照明开发的LED照明的调控,已经不再是开开关关那样的老样式,而是包括了光控、声控、红外控、遥控等各种控制手段整合在一起的智能控制。用户不仅可以调控光的亮度,还可以调节光的色调,形成暖色调、冷色调、中性色调。
今天,上海明凯照明已经不仅仅是灯具加工和组装那样的初级和粗放的生产企业,而是拥有一幢幢的企业技术中心、企业生产中心、企业营销中心,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企业。上海明凯照明双双实现了产品转型和企业转型。
创新驱动“飞机的大脑”
本刊记者 张学振
对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创新就是生命。
中航工业无线电电子研究所(以下简称电研所),位于上海市漕河泾高新技术开发区,主要承担航空电子综合技术研究、机载核心分系统和设备、无线电通信导航系统和设备的研制和生产,是集科研、生产和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所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努力攻克核心关键技术,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技术创新要勇攀高峰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在航空电子科技领域,技术含量越高的产品,相对利润也较大,产品也会更有竞争力。飞机电子系统是“飞机的大脑”,技术含量高,竞争也最为激烈,在这个产品上仅国内就有4家企业参与竞争,随着这一领域对民营企业的开放,未来国内将有更多的竞争对手出现,全球范围内的竞争更是可想而知。在航空电子系统上,要在全球招标中争得总包权,“每个机型上马都是冲击。”
电研所的业务范围涵盖了军机、民机、民品等领域,要取得竞争力,仅仅是研制速度加快还不够,还要超前“预研”,只有在相关专业上比主机厂商强才能获得订单。技术研发不是光有雄心壮志就行,要加大研发投入,“要建设研发体系和规范”。面对激烈竞争局面,研究所加大研发投入,投资近3亿元,建设4个综合研发平台、7个专业研发平台,并在相关领域加强与国际一流企业合作,紧跟国际潮流,为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赢得了先机。
人才是头等大事
“没人创新个啥?”所长助理曹阳认为,高新技术企业首先要能吸引到并管理好顶尖人才,这就是人力资源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所在。截止目前,电研所共有研究员31名,高工102名,工程师231名,助工121名,为这些专家人才提供成长和发展的空间至关重要。电研所坚持“以能力为导向”,按照“长”、“家”分离的原则为员工建立职业成长规划,岗位体系与贡献挂钩,专家待遇不低于行政领导。这套体系设置了精细的岗位层级,确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激励员工成长深造,体现了研究所“事业留人”的管理理念。在电研所,每个人都有脱颖而出的机会。在这种管理方式下,近年来电研所涌现出一批年轻的专家和行政干部,取得明显成效。
此外,电研所求贤若渴,每年都要从全国各地吸纳大批专业人才。如何把这些年轻人才留在上海?除了具有竞争力的工资待遇和职业成长外,电研所还针对上海高房价等具体情况,为新入员工提供购房首付支持、住房补贴等大量具有吸引力的服务,确保不断吸引新鲜血液加入企业,为打造“创新型的研究所”这一愿景而不断蓄力。
党建创新助推科技进步
电研所目前在职研究生党员224名,大学本科党员192名,具有党员比例高、党员学历高、党员年轻化等特点,如何凝心聚力,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以党建工作推进科技进步,自然就成为研究所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创新工作思路。
徐州冠带膜结构有限公司
徐州市建国东路
221000
0516-83811966
0516-83818966
www.xzguandai.com
guandai966@163.com
13913477222 李经理